一直想建个养鸡场,但一缺资金,二不懂技术。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村,记者见到村民孙彦平,每次提起办养鸡场这件事,他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2年2月,希望的曙光照进了孙彦平的现实生活——甘肃省启动了以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万贫困户为重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40万名干部直接联系40万特困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发展产业。甘肃各级政协委员均有对口帮扶的对象,帮扶孙彦平家的是麦积区政协委员、区畜牧局副局长余成蛟。
孙彦平告诉记者,在余成蛟的帮助协调下,他拿到了5万元贷款,并和同村村民孙保平、孙利军各出资5万元,今年8月建起了养鸡场。余成蛟利用自身专长,从建养鸡场、引进品种肉鸡到给鸡搞防疫,手把手地教他们,还联系技术部门现场指导。现在孙彦平的养鸡场正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机制运行,再有一个多月,孙彦平养殖的第一批肉鸡就能出栏,预计每只鸡的纯收入可超过15元。
“身为政协委员,推广畜牧技术又是我的专长,能把专业技术知识教给贫困户,让自己的专长改变贫困户的生活,‘双联’行动更让我找到了发挥作用、履行责任的支点。”余成蛟说。
一年多来,在甘肃省,更多的政协委员和余成蛟一样,正充分发挥着政协委员的作用,通过“双联”行动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参与实践。
政协天水市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启动“双联”行动以来,政协天水市委员会组织全市各级政协委员,要求结合自身特点,立足贫困村实际,在扶贫攻坚上出实招。政协委员们在走村串户访民生、察民情、问民意,为贫困村发展“问诊把脉”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政协界别的特色引领作用。其中,农林、科技界别委员组织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了179期培训班,培训了20438名贫困农民;工青妇等界别委员还重点协调帮助联系落实了4000多万元的妇女小额贷款,为贫困村的发展增添后劲。
“将政协及委员界别的特色变成帮扶贫困户时的优势,带动他们致富增收。”虽然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既不管钱,也不管项目,但事实上,甘肃“双联”行动后,省政协就由主席、副主席牵头,担负起了11个贫困县的脱贫致富任务;同时,省政协号召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今年6月,省政协又一次发出了开展“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的倡议。如今,在资金项目上“不具优势”的政协组织和委员之所从将这项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其“法宝”正是政协组织和委员自身的特色。甘肃“双联”行动开始后,省政协依托委员界别特色和优势,组成了农业、经济、科技、教育等界别的10个专题小组,省政协主席冯健身明确向这些不同界别专题小组的委员们提出要求,特别对农业、科技界别的委员,要求他们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优势,有所建树。
“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具有独特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所不具备的。”在近日举行的全省“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现场会上,冯健身说,“我们要依托委员中专家学者众多、人才智力密集的优势,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出谋划策;依托委员中企业家众多的优势,在贫困地区投资相关产业的上下游项目,发展当地经济;我们还要依托港澳台联系优势,为贫困地区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尽可能引进一批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好项目。”
聚力扶贫攻坚,助推“双联”行动,一年多来,甘肃各级政协委员辛勤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有1万多名政协委员参与了助推“双联”行动,共捐款捐物1亿余元,帮助争取项目3050个,争取落实资金7.2亿元,帮办实事1万余件,帮助发展特色产业1400多项,资助贫困学生560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400余期,培训农户22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近20万人……
【声明】本文章系本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