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机:18901114458(微信同号) |
|
手机:13811055122(微信同号) |
|
手机:13720013749(微信同号) |
|
电话:010-63993381 传真:010-63993481 |
|
邮箱:bjfqyjs@163.com |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莲宝路2号盛今大厦8H |
|
邮政编码:100161 |
|
|
|
|
|
|
|
现代农业绘就贵州希望的田野“新丰景” |
|
来源:北京市京番番茄研究所 日期:2023-11-30 |
|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贵州,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答案就是,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走好“小特精多奢”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立足生态、山地优势调整农业结构,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全省上下铆足干劲,沿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发展轨道,以产业振兴加速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增添“农”墨重彩的一笔。
端稳“金饭碗”,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壤有机质,种类丰富的生物资源,多重优势造就了贵州山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这一独特优势。
“老品种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新品种‘卓椒圆珠’亩产量能达到1500公斤左右。”何从伟是播州区铁厂镇院子村种辣椒的“老把式”。目前,全村已经有160余户椒农,换种优质高产的“卓椒圆珠”后,在家门口实现增产增收。
作为全国唯一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省份,贵州辣椒产加销规模继续位列全国首位,培育出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加速实现“红色颜值”转换为“红色产值”。
“地上长”“地下埋”“满山跑”“水里游”“天上飞”的山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贵州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多元化、多样化和绿色化,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关岭牛飘香大湾区,初步形成饲草种植、生产养殖、屠宰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养殖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方县大山乡松鹤村三文鱼养殖基地山间活水养出的三文鱼,不仅销往上海、广州、 沈阳等地,还畅销东南亚国家。
贵州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深入挖掘土特产的生态和文化价值,提升品质和品牌效益,“贵品”出山出海之路越走越宽广;农民作为种养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完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39万家,家庭农场达3.5万家。
挑起“金扁担”,智慧农业赋能增效
2至3个工人,就能管理4000余平方米育苗区!轻松完成这一挑战的是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开阳县楠木渡镇现代化种苗繁育中心,实现了数字化控制、精准化栽植,辣椒等10余个大品类的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在这里繁育。
年产1.5万吨,公司净用地仅80余亩。在位于花溪区的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真姬菇、鹿茸菇菌种在育菇车间整齐排列,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全部实现可控化操作。
贵州做优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在发展智慧农业上下足功夫,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以物联网、大数据及数字通信技术为支撑,人工成本减少30%,运营成本下降约10%,生产效率节节攀升。”在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骆家桥片区,该项目负责人窦宁辉介绍道。
在希望的田野上,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嬗变。在“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岑巩县,一大批优良品种持续涌现,良种对贵州粮食增产贡献率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节水灌溉、水肥一体等新技术扎根沃野……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传统的“汗水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
贵州各地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化肥农药零增长、绿色科技染绿田畴,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节本增效,并加大服务指导力度,以“揭榜挂帅”推动实用技术落地,将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一幕幕生动场景,诠释出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现代化的强劲动能。
转动“金钥匙”,精深加工补短强链
迎着冬日暖阳,步入地处凯里市的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股浓郁的酸汤香味扑鼻而来。
黔东南是酸汤的发源地,2013年“凯里红酸汤”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黔东南州“凯里酸汤”全产业链产值已超过3亿元,小酸汤变成大产业。
2022年1月,首条“凯里酸汤”全自动化酿造生产线在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落户,精深加工赋能特色产业发展。“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新火花,我们刷新了新的行业纪录,亮欢寨红酸汤发酵的速度仅仅30天。”贵州亮欢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孙孟京介绍,西红柿、辣椒等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变成一瓶红酸汤以后,身价翻了3倍多。
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农产品加工被称为农产品的第二次生命,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招。贵州推动农产品加速从初加工迈向精深加工,让更多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
地处盘州市胜境街道的中志浩刺梨工坊,产品展示大厅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刺梨啤酒、刺梨汁、口服液等刺梨深加工产品。“刺梨原材料的精深加工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产业链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产业链上游的种植稳步提升。”志浩刺梨工坊生产负责人蔡正权说。
“工业锅”炒香“农业菜”,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精深加工的意义不言而喻。贵州以工业化思维谋篇布局贵州奋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到精、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布局由散到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贵州在挖掘特色优势、延长产业链、强化科技支撑上下功夫,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挑上“金扁担”,加速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铿锵步履,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篇。
【声明】本文章系本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
|